“开天窗”,发射合路器,大家在隧道内作业 记者 艾修煜 摄
春运前夕,记者体验深夜穿梭在贵广高铁隧道中的“山顶洞人”工作
文/金羊网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张文波 顾仁盛 邓洁
“霏霏,我的宝贝,我好想你。你出生才十多天,爸爸就离开了家,隧道无线对讲系统,到广东来上班。”老家在河南安阳的王朋军已经做了三年的贵广高铁通信工,今年过年没法回老家去陪伴4个月大的女儿了,春运来临,他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对远在千里之外女儿的思念,“确保高铁安全是爸爸和叔叔们的神圣职责,无线对讲,当高铁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们愿意坚守在山间林野”。
最盼
让能回家的人们尽快回家
广铁集团广州通信段怀集通信工区位于肇庆市怀集县附近,在这里常年保障贵广高铁通信安全的12名通信工全都是90后的新铁路人。其中唯一的已婚人士就是王朋军,去年10月,他迎来了自己的女儿,海能达无线对讲系统,无线对讲,但女儿出生十多天后,他就从河南赶回怀集上班。
2018年春运前夕,防爆无线对讲系统,羊城晚报记者走进怀集通信工区所在的山间林野,体验这群深夜穿梭高铁隧道巡视铁路通信安全的“山顶洞人”的生活。贵广高铁桥隧长度占比在90%以上,化工厂无线对讲,动车从广州南站开出西行50分钟后就进入一片青翠秀丽的峰峦中,深幽的高铁隧道在其中一个连着一个。由于怀集通信工区管内隧道多达65座,总长近50公里,物业无线对讲系统,他们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“隧洞”中,就自诩为“山顶洞人”。这些“山顶洞人”其实就是一群90后的“理工男”,他们来自河南、广西、湖南等地。
动车在山区中高速行驶,必须时刻与沿途车站保持良好的无线通信联系,准确无误地收发各项运行指令,这些指令信息直接关乎动车组的运行安全。怀集通信工区主要承担贵广线肇庆东站到省界间70多公里线路上的通信设施维护任务,这些通信设施承载着列控、客票、公安、应急救援等重要业务信息。
王朋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,以前学通信专业的时候,根本没想过自己的工作会与春运连得这么近,他今年的春运心愿是,管廊无线对讲,无线对讲系统,“保证列车通信良好,让列车不晚点,无线对讲,让能回家的人们尽快回家”。
最严
标准化作业一丝不苟
“今天是2018年1月30日,无线对讲,我是广州通信段怀集通信工区的夏二涛,是今晚天窗作业负责人,现在进行人员分工和点名!”21时许,气温4℃,屋外飘起了湿冷的细雨,怀集通信工区参加当晚“天窗作业”的人员已经全部集结完毕,在办公室召开班前布置会。
“天窗”是指每晚高铁停运到凌晨列车开行前这段时间,此时通信工才可以进入轨道去作业,一般在凌晨0时到4时之间。常规的天窗作业都会提前做好时间、内容等的安排计划,怀集通信工区的通信工每周大约需要天窗作业三四次。天窗作业小组内部分为作业负责人、作业人员、防护员、驻站联络员、司机五种角色。防护员专门负责小分队人员的安全工作,无线对讲,而驻站联络员要提前到达怀集火车站,以便与防护员及时联络沟通列车运行和作业情况。
“工具包一个,无线对讲系统方案报价,铁锤一把,万用表一台……”人员清点之后,负责人现场继续对当晚要带入作业现场的每一个材料、工具器和仪器仪表进行清点登记,并贴上了反光带。在作业完后,双工器,无线对讲系统,这些工具要重新一一清点,防爆无线对讲系统,确保没有一件工具落在现场。
结合当晚的作业内容,夏二涛开始布置重点注意事项,包括登高爬塔作业、上线作业和室内机房作业安全提示,以及阴雨天车辆出行的安全提示。为了保持作业现场的安全和洁净,他们上道时不得携带必备工具以外的其他东西,甚至连瓶装水也不携带。
23时许,海能达无线对讲系统,作业车辆冒雨穿越泥泞颠簸的山路,来到了当晚需要作业的怀集到广宁段高铁线路下方,建伍无线对讲系统,在2米多高杂草和灌乔木丛生的野外,化工厂无线对讲,再次清点人员和工具,摩托罗拉无线对讲系统,摩托罗拉无线对讲系统,等待联络员通知“天窗”作业时间的到来。
当晚的运气还算不错,列车没有出现明显的晚点,在1月31日0时刚过不久,畅博通信,该线路上即跑完了1月30日的所有车次,驻站联络员通知可以上道作业。
如今,他们的作业已经形成一套规范的标准化流程。开始作业后,摩托罗拉无线对讲系统,防护员要全程录音,并不时与驻站联络员通话沟通。进入隧道后,作业人员必须集体行走在股道两边电缆槽道上方的盖板上,禁止在道心行走。当作业人员抬着伸缩梯从水泥盖板上踩过,干线放大器,隧道中发出清脆的回声,一台台头灯将漆黑的隧道照出了一团团的光亮。借着灯光,大家一路用专业仪器检查漏缆和光缆是否正常。在隧道两头,他们要停下来,爬上伸缩梯去检查4米多高处的漏缆卡具是否松脱。遇到信号直放站,则要开门进去检查设备。